心向阳光,沐花而行

——《沐花而行》辑编有感
作者:吴晓明

        □  吴晓明

        在繁华喧嚣的现代都市,人们每日被各种琐事与烦恼层层包裹,情感仿佛失去了栖息之所,与大自然渐行渐远,隔阂日深。如何在这种环境中找准定位、学会自处,成为每个城市人必须直面的挑战。于闹市寻觅宁静,让心灵得以安放,这是每个城市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心向阳光”,是说心灵如同向日葵,始终朝向光明之处。阳光象征希望、温暖、正能量,寓意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不被阴霾遮蔽双眼。“沐花而行”,描绘出沐浴鲜花、悠然前行之态,尽显与花相伴、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愫。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超脱纷扰、回归自然的人生哲学。当生活的疲惫与厌倦袭来,投身自然怀抱,仰望天空,感受自然的瞬息万变,压力便能悄然舒缓。

        《沐花而行》是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纸阅读文库”之“原野幽兰”系列丛书的开篇之作。“纸阅读文库”作为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精心打造的原创图书品牌,始终秉持倡导纸质书阅读的理念。自2008年问世,已出版数十种佳作,汇聚了流沙河、龚明德、萧乾、文杰若、象丑牛、张阿泉等众多国内及区内知名作家、学者的作品,成功塑造品牌效应,在国内读书界赢得颇高知名度与影响力。

        “原野幽兰”系列作为文库新开拓的领域,“原野幽兰”四字,顾名思义,寓意着原野上幽幽吐芳的兰花,象征着特立独行、遗世独立的自尊自立,以及淡雅从容的气质风范。这与丛书聚焦内蒙古地区女性作家,关注其思想情感、发掘其独特气质的初衷不谋而合。

        《沐花而行》的作者马晓华身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以独特笔触赋予作品别样魅力。“沐花而行”意即伴随鲜花前行,传递出清新自然、舒适洒脱的意趣,深刻表达了作者与花为友、亲近自然的情怀。该书无论在内容编排,还是在编辑与设计上,都紧扣清新自然韵味与女性作家淡雅芬芳气质这一主旨。

        (下转8版)

        (上接7版)

        从内容来看,全书共分三辑:

        第一辑《阿尔山,如诗的稠李花开》以游记与感悟类文章为主。作者在此展现了对大自然、动植物及人的深刻感悟,诸多篇章从生态文学批评视角出发,聚焦大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其中对草原与家乡景物的描绘尤为生动,草原人对家乡的深情、故乡人对草原的眷恋跃然纸上,部分篇章在收入本书前已在报章杂志发表,收获一定反响。

        第二辑《真诚,诗学的他和她》呈现的是作者在教学科研之余,对俄罗斯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自由灵活思考,跳出传统学术论文的框架,尽显思想深度。此辑内容涵盖影视评论、俄罗斯文学评论及女性文学评论等,将作者的女性文学批评视角与俄罗斯经典文学研究巧妙结合,耐人寻味。

        第三辑《女人之乐与鱼之乐》主要探讨女性意识、爱情及情感等话题。作为知识女性,作者对女性独立意识与情感有着深入思索,内容包括对娜拉、简・爱等经典形象的探讨,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论说,以及对身边女性如老姨、母亲的深情回忆。

        从该书的编辑与设计理念来看: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各个环节都精心雕琢,力求展现内蒙古地区知识女性的独特形象。从字体版式、装帧用纸、印刷工艺,到文字处理、图片选用、内容取舍,无一不精。例如,字体版式延续“纸阅读文库”简洁大方的传统;内容上依据各辑主题整合,对部分不符主题的篇章予以删汰,并调整文章顺序,让每辑首篇与辑名呼应,同时严谨核对引文,确保准确无误。

        图片处理方面,紧扣“花”这一主题。辑封选取稠李花、丁香花、百合花,正文穿插杏花、荷花、幸福花、夹竹桃等花卉插图,并依据文字内容补充雨巷、雕塑阿布罗与达芙妮等图片,注重图片位置与形式变化,使图文相得益彰,提升阅读舒适度。

        在用纸与装帧工艺上同样用心。开本选用便于携带与阅读的小32开,贴合文学作品特性。纸张选用独具匠心,环扉采用丝绵条纹纸,尽显高雅;作者像与手迹选用亚光铜纸,更利色彩呈现;正文与封面用纸亦各有特色。印刷工艺上,封面书名采用UV技术与四色套印,整体营造出温婉尔雅、精致大方的质感。

        总而言之,《沐花而行》既蕴含内蒙古地区的地域特色,又展现知识女性的独特思考与见解,深度挖掘本土女性作家的精神内涵,整体风格清新自然、健康向上,正如书名所示“沐花而行”,值得读者朋友一读。

        (作者系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写作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