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女性题材电影持续引爆话题

作者:张佳男

□张佳男

由青年导演邵艺辉执导的都市女性喜剧片《好东西》,于2024年11月22日正式在全国影院上映。这部影片凭借生动活泼的电影叙事以及对女性成长母题的深度挖掘,自上映以来便话题不断,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豆瓣评分持续刷新,甚至飙升至9.1分,收获了一批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热烈追捧。另一方面,也有部分观众就电影制作本身发出了质疑的声音。

一、探寻成为新时代女性的另一种可能

倔强而又泼辣的单亲妈妈王铁梅带着自己的女儿王茉莉搬进新家,结识了善良可爱但又略带脆弱敏感气质的乐队主唱小叶。就这样,性格迥异的一群人在日常生活的磕磕绊绊中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王铁梅人如其名,工作跟生活两手抓,做事雷厉风行。女儿王茉莉与辣妈铁梅相比,很多时候就显得软弱不自信。所以王铁梅在女儿受到委屈时,总是着急上火,时时哀叹女儿太不像自己了。邻居小叶身为乐队主唱,看似个性张扬,但实则外强中干。亲情的失位使得她内核脆弱敏感,面对感情问题也总是显得唯唯诺诺。其中,辣妈王铁梅的人物设定是整部电影最为出彩的一部分,向观众展示了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另一种可能性。

王铁梅在情感关系中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较为理性的态度。在王铁梅之前的婚姻经历里,她跳出了传统“男主外女主内”价值观的藩篱。王铁梅在杂志社工作,是一位优秀的记者。在她与丈夫的家庭分工中,她负责在外打拼,赚钱养家。她的丈夫则承担起了“家庭主夫”的职责,负责照顾女儿,料理小家庭。但后来由于种种压力,她丈夫开始厌弃自己“家庭主夫”的身份,认为自己与妻子社会角色的倒置,是自身作为男性的失败。面对丈夫施加的压力,铁梅没有妥协,无法放弃自己的事业。在丈夫提出离婚的请求后,二人结束了婚姻关系。而后来,铁梅在与鼓手小马的交往过程中,看似正视自身的需求,保持着较为清醒态度。但是面对小马热烈的追求,铁梅是犹豫不决的。后续在小叶的鼓励和引导下,她终于正视了自己的内心,继续了自己的爱情。

作为母亲的王铁梅,有着一套独特的育儿法则。她从不强迫茉莉上各种辅导班,希望女儿能自由自在地成长。但是在女儿被排挤在班级活动之外后,铁梅对此也会产生怀疑。茉莉因为没什么“特长”,没法站在学校组织的舞台上进行表演。但是因为老师觉得茉莉擅长鼓掌,所以茉莉就被安排去当观众,坐在台下专门给台上表演的同学们鼓掌。台上与台下的鲜明对比,再加上同学张家新的嘲讽,使得王茉莉的心中很是郁闷。女儿的闷闷不乐自然也被作为母亲的王铁梅察觉到了。这期间,铁梅应小叶的热情邀约,带女儿茉莉去看了小叶乐队的演出。演出过后,铁梅觉得拥有鼓掌天赋的女儿可能适合学架子鼓。但是面对母亲的安排,茉莉十分抗拒,直言母亲铁梅之前从不强制要求自己学特长,拒绝了母亲。铁梅纠结过后,也选择了不强迫女儿。后来茉莉是在与小叶和乐队的相处过程中,在众人的鼓励下,依照自己的心意,开始了架子鼓的学习。

二、交织的情谊与女性成长母题

影片主要围绕王铁梅、茉莉以及邻居小叶的三人关系展开,讲述众人的情感发展和互助成长。在王铁梅与其女儿王茉莉的母女关系中,母亲给予了女儿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在王茉莉受到同学张家新的欺凌时,母亲王铁梅会鼓励女儿要大胆反抗,不能遭受欺凌。在王茉莉只能充当观众为他人陪衬感到不甘时,母亲铁梅会鼓励女儿要勇于对自己不喜欢的事说不。当王茉莉写作文时,看到周围同学都有出国经历,而自己没有出国经历感到自卑,试图通过撒谎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时,得到了母亲王铁梅的及时制止。在影片最后,王茉莉在上台演出前,之所以躲到了柜子里始终不敢出来,是因为她看到母亲因为向大众表达真实坦荡的自我却遭到了人们无端的谩骂和指责。茉莉害怕了,她觉得不表达就不用承受别人的议论和评判。而母亲安慰茉莉不能因为别人的评价而不敢表现自己,因为面对与自己不同的声音是或早或晚的事,鼓励女儿勇敢一点。但她还是没有强制女儿,给了女儿自己选择是否上台的决定权。最后,茉莉在母亲和小叶等人的鼓励下,勇敢站上了舞台。

王铁梅在与小叶等人的相处中,也是彼此鼓励帮助,共同成长的。乐队主唱小叶因为恋爱脑始终在一段不真诚的异性关系中挣扎。在小叶与牙医的交往中,她始终爱而不得,只得通过伪装成单亲妈妈的身份来掩盖自身的脆弱。后来阴差阳错之下,牙医误以为铁梅跟小叶是同性情侣关系。铁梅见状将计就计,与小叶假扮情侣,帮助小叶认清了牙医的虚伪面目。后来王铁梅也遭受了一连串打击,她因为在公众号中大胆展现自己身为单身母亲的真实生活而遭到网民的谩骂和指责。她也无法直面自己与小马之间的感情,导致双方陷入了情感困境之中。后来小叶因为不小心服药过度而沉睡不醒,而铁梅则误以为是自己对小叶的指责而导致她抑郁症复发才吞药自杀。而这一连串的事情都让铁梅觉得自己把一切都搞砸了,情绪陷入了崩溃,泪流满面。而小叶见状,连忙安慰铁梅,告诉她不必做超人,人不是铁做的,有时要允许脆弱的发生和流露。两人真情流露,彼此都在真切的交谈中获得了真诚而又充满友爱的力量。

三、沦为提线木偶的人物与薄弱的电影语言

影片美中不足之处就在于人物塑造极为符号化,几乎完全沦为了导演的传声筒。往往几句台词就会使人物态度发生反转。比如王茉莉前一秒还在为没有出过国而自卑,下一秒妈妈搬出几个大艺术家的人名就立马令女儿改观。明明王茉莉根本不知道贾樟柯等人是谁,却还是按照妈妈的旨意将这些写到了作文里。如此说来,尽管王茉莉去过电影节,但这种看似文艺有格调的盛会却并未真正触及过她的内心。明明铁梅前一秒还在教育孩子不要撒谎,后面就让女儿拿着这些小孩根本看不懂的东西在作文中夸夸其谈。这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掩耳盗铃?整体来说,人物塑造极为符号化且没什么大的转变,叙事简单且细节经不起推敲。

丑角式的男性形象更是在网上掀起了惊涛骇浪,在一定程度上非但不能为女性争取真正的权益,还会加深两性之间的刻板印象,不利于真正女性主义的发展。而铁梅前夫在饭桌上与小马拿着“结构性压迫”等一系列女性主义专用词汇互怼的出圈场景,更是显得脱离实际。几乎就是少部分人把女性主义当作谈资并以此为乐的意淫名场面,完全与真实的女性处境相去甚远,与真正的女性主义背道而驰。如王铁梅般雌雄同体的理想人物设定可能会对年轻女性造成另一种禁锢。导演只是塑造了一个“花木兰”式的人物,却把不可与角色分离的“困境”淡化甚至丢掉了。挣扎在底层,还在为吃饭发愁的女性真的能像王铁梅一样潇洒吗?王铁梅跟漫威电影里的超级英雄有何分别?影片调侃了谷爱凌的母亲与普通母亲没啥可比性,超级英雄般的王铁梅与真实的母亲形象同样相去甚远。此外,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而这部影片,台词完全压倒一切,电影语言几乎完全退化,是否能被称作一部电影?

总的来说,电影的优缺点都非常鲜明。但导演能以抖包袱、段子的方式让电影出圈,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女性主义也是一种成功。让不可见的女性被看见,让人们反思平时不成问题的问题,促进两性解放也是好事一桩。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