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秩弦歌润河套 薪火相传育英才

——河套学院建校40周年活动综述

学生做实验

        巍巍阴山颔首,滔滔黄河欢腾。金秋九月,硕果盈枝的河套平原迎来一场教育盛事。9月8日,河套学院建校40周年大会举行,来自教育部、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各级领导,兄弟院校同仁,地方政府及经济开发区负责人,合作企业代表,全国各地的校友代表,与学院师生齐聚一堂,共忆四十年奋斗征程,共话新时代发展蓝图。这场跨越四十年的相聚,不仅是对学院办学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其扎根河套、服务地方、培育英才初心的崇高礼赞。

        盛会聚贤:八方宾朋共庆四秩荣光

        当日的河套学院,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三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气氛庄重而热烈,师生代表身着正装,校友们带着对母校的眷恋,与各级领导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在热烈的掌声中,各级领导先后发表了讲话,既对河套学院四十年办学成果给予高度肯定,也为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字里行间满含期待与嘱托。

        大会指出,河套学院四十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与自治区教育事业同呼吸、与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共成长的奋斗史。从建校之初的艰辛探索,到如今成为区域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河套学院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全区高等教育事业添光加彩,更成为巴彦淖尔乃至全区人才培养、智力支撑的“蓄水池”。

        大会强调,河套学院在服务自治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黄河文化传承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河套平原的田间地头,有学院教师指导农业技术的身影;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一线,有学院科研团队的智慧结晶;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的进程中,有学院培养的学子冲锋在前。希望河套学院以建校40周年为新起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学科引领、突出专业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育人质量,早日实现晋位升级,努力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服务有力、社会认可”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河套学院领导分别从不同视角回顾学院四十年历程,分享办学理念,描绘未来蓝图,让在场嘉宾深刻感受到河院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河套学院的四十年,是“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四十年。从建校之初的简陋条件,到如今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鲜明的学科特色;从单一的专科教育,到升格为本科院校、开启应用型发展新征程,学院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探索创新。四十年间,河套学院培养了十余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些学子遍布巴彦淖尔乃至全区的各行各业,从农业技术员到企业管理者,从基层干部到科研骨干,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脚踏实地”的校训,成为地方发展的“生力军”。

        河套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导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现代农牧业领域,学院组建科研团队,与地方农业企业合作,开展优质作物品种选育、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助力河套平原打造“塞外粮仓”;在生态治理领域,学院参与黄河流域巴彦淖尔段生态保护规划,开展盐碱地改良研究,为区域生态安全贡献智慧;在文化传承领域,学院挖掘整理黄河文化、河套文化,培养文化传承人才,助力地方文化事业发展。

        扎根地方、心系地方、服务地方是河套学院最亮丽的名片,也是最鲜明的办学底色。未来,河套学院将继续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科研能力,让学院成为更多学子实现梦想的摇篮,成为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

        校友代表的发言让在场许多人热泪盈眶。作为学院早期学子,校友代表带着对母校的深厚眷恋,分享了自己与母校的故事,也道出了广大校友的共同心声。

        薪火永续:铭记历史,共绘未来发展蓝图

        校庆大会结束后,一系列富有意义的活动相继开展,让嘉宾与师生、校友们进一步感受河套学院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凝聚起共同发展的共识。

        校史馆开馆暨陈良璧先生铜像落成:传承先贤精神

        在学院师生与嘉宾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河套学院校史馆正式开馆,陈良璧先生铜像同步落成。陈良璧先生是河套学院的先贤代表,为学院早期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创业精神”是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良璧先生铜像矗立在校史馆前,先生身着中山装,目光坚定、神情庄重,仿佛在注视着母校的发展。“陈良璧先生的精神,是河套学院的宝贵财富。”学院相关负责人在铜像落成仪式上表示,“我们建立铜像、建设校史馆,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让一代代河院人从先贤的奋斗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校史馆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学院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建校初期的批复文件、老照片,到如今的教学成果、科研奖项;从早期的教学设备、学生作业本,到现代的实验室、校企合作项目展示……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河院人的记忆,每一段文字都诉说着学院的奋斗故事。嘉宾与校友们驻足观看,不时交流回忆,仿佛穿越四十年时光,重温学院的成长足迹。

        嘉宾与校友代表参观了校史馆,了解河套学院“艰辛创业”“发展壮大”“升本跨越”“应用型发展”四个重要阶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果。其中,“校友风采墙”吸引了众多目光,墙上展示了不同领域优秀校友的照片与事迹,成为学院办学成果的生动见证。

        《陈良璧大师剧》:重温历史,凝聚共识

        以陈良璧先生为原型的“陈良璧大师剧”在学院礼堂上演。该剧通过艺术形式,再现了陈良璧先生带领早期教职工艰苦办学的历程,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打动了在场每一位观众,许多校友热泪盈眶,师生们也深受鼓舞,“看完大师剧,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艰苦奋斗’的含义。”一位学生代表说,“未来我会以陈良璧先生为榜样,努力学习,为母校、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期间,许多校友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希望学院加强与校友企业的合作,为学弟学妹提供更多实习就业机会”“建议学院进一步突出农业特色,更好地服务河套平原的现代农业发展”“希望校史馆能增加线上展厅,让在外的校友也能随时‘回家’看看”……这些建议,饱含着校友对母校的关爱,也为学院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四十年再出发,续写河套教育新传奇

        四十年弦歌不辍,四十年桃李芬芳。河套学院建校40周年校庆活动,不仅是一场回顾历史的盛会,更是一次凝聚力量、开启未来的动员。从各级领导的殷殷嘱托,到学院领导的坚定表态;从校友的深情回忆,到师生的昂扬斗志,都传递着一个共同的信念:河套学院将以四十年校庆为新起点,继续扎根河套大地,坚守教育初心,勇担时代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河套学院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建设的推进,为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学院开展应用研究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的部署,对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十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河套学院将继续秉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为自治区教育事业进步、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更多河院智慧!

        巍巍阴山见证四十年奋斗,滔滔黄河激荡新征程豪情。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全体师生员工与广大校友的共同努力下,河套学院必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续写更加辉煌的教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