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崔思朋

河套农田

□ 崔思朋

区域史研究在中国史学界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20世纪初期,梁启超先生在《新史学》中反思传统的王侯将相史研究范式,提出了关于新的中国历史研究范式。自此,区域史研究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不少学者对中国辽阔疆域内不同区域的人类历史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考察、梳理和挖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华南学派,它以历史人类学视角对华南地区在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及风俗民情等方面发生的变迁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华南学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华南地区存在比较完整的宗族体系。华南学派注重对民间文献的发掘与梳理,通过进村找庙、进庙抄碑等方式搜寻各种地方文献,以补充正史的不足。因为正史更多关注的是王侯将相的历史及重大历史事件。而区域史研究就是通过不同的研究视角开发新的史料,将正史忽视的有关大众的日常生活史纳入研究范围。

华南学派的成功,对中国辽阔疆域内的其他区域历史的研究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比如有关华北的区域史研究。在以往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华北学派的说法。但是,北京大学的赵世瑜老师并不认可这个观点,因为相较于华南,华北有着不同的地区特色。就今日而言,华北是一个具有波动性的概念。若按行政区划维度明晰华北的覆盖范围,这需要从新中国成立之后谈起。实际上,华北的概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包括冀、鲁、晋、豫等诸多省份。对于华北的区域史研究,山西大学有着独特的见解,即结合山西的特殊性,提出了水利社会,突出了水之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马克思也曾说,考察东方专制社会主义,水利是一个不容或缺的方面。就河套地区而言,水利也是了解该地区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切口。在内蒙古的区域史研究中,不论是从区域史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来看,还是从交叉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来看,这一区域都有着独特之处。就其他地区尤其是华北核心区的历史来说,它的层次叠加更为明显,内容也更为丰富,从早期的古史传说一直到后来的历史,其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目前有关北部边疆的区域史研究,无论是河套地区还是广义的内蒙古地区,虽存在某些不足,但也有着自身的特色。所谓不足,就是史料的丰富程度相较其他地区来说极为薄弱。在这个地区开展历史人类学的考察时,我也曾尝试进村找庙、进庙抄碑,但是很难实现,因为这里的村落形成比较晚,即使是在古代出现了阶段性的土地开垦移民,但是这种断裂式的发展使该地区历史缺乏传统意义上的传承性。历史上虽有诸多草原民族或者游牧民族生活在这个地方,但这一地区的历史并没有因此而中断,需结合这一地区的特殊性,运用新的角度、新的方法考察、研究它的历史。其中,交叉学科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尤其是考古学,对于内蒙古地区,尤其是河套地区的人类历史以及区域史研究来说至关重要。

黄河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尤其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演绎出了早期人类文明最为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但是,就中国人类历史而言,黄河中下游地区真正步入人类历史,对于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因为在战国以前,黄河下游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河道,河水泛滥,使这里难以成为人类的生存之所。对此,何炳棣先生在《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中有专门论述,即中华民族的起源与这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并非完全相关,而是与其两岸的黄土地直接相关。黄土形成于新石器时代,而新石器时代也是农业起源的关键时期。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华文明的起源虽与黄河关系密切,但又不完全取决于黄河,因为早期的原始农业还没有发展到兴修水利的程度。

黄河流经中国九个省区,内蒙古是黄河流经的第五个省区,有843.5公里的流程。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内蒙古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一直延续到进入文明时代。新石器时代内蒙古黄河流域的人类历史也同样丰富,进入到传统时代之后,这一地区又成为中央王朝与北方草原民族碰撞与交融最为频繁的区域。

从中国疆域的形成来看,战国秦汉时期,传统农耕区实现了初次联合。而中国疆域的外围拓展也以北部边疆的波动最为明显。包括河套地区在内的北方地区在中国疆域形成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河套地区历史的挖掘,早期研究中也有一些提及。比如,北京大学的韩茂莉老师在考察中国疆域波动过程时,将中国疆域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就是从战国秦汉以来,中国疆域从传统的农耕区开始向外围地带扩展,一直持续到清代。在此期间,疆域波动最为明显的地区仍然是在北部边疆。在学术研究中,北部边疆也成为中外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区域。比如拉铁摩尔,他将中国的边疆划分为多个区域,而最能代表中国古代边疆重要性的仍然是北部边疆。黄河流经的鄂尔多斯高原以及巴彦淖尔地区也是这一地区的核心地带。关于该地区的区域史研究,是我们今天讨论河套文化的历史基础,也是其在学理上可以成立的关键。作为中国辽阔疆域内一个特殊的区域文化,对于河套文化的发掘,既是对学术研究中“去中心主义”的一种继承,也是对这个地区特殊人类文明的一种发掘和重视,还是对从历史维度阐释北疆文化的积极响应。

不论从历史地理的视角,还是从疆域变迁的视角,抑或从对中华文明贡献的视角,河套地区都有着自身的独特价值和贡献。河套文化的发掘与研究,不仅从人类历史的高度审视该区域文化的历史价值,还是从中国历史发展变迁的角度诠释河套地区的重要性——即历史时期能否控制河套地区关乎中央王朝能否走向强盛并统一全国,而这正是核心边疆概念的体现。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