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山林
岩画是人类早期主要的造型艺术形式,是人类为生存而斗争的图解,它以图像的式样,揭示了作画时代社会的经济活动、生产方式、原始宗教、思维方式、审美倾向、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已发现的岩画看,当岩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初出现于非洲、欧洲和亚洲的时候到现在,它的传统已有4万年左右。大多数岩画属于人类在文字产生以前的原始时代的作品,它是在未经人工修整的自然洞窟、露天岩石或峭壁岩阴上绘、刻而成的艺术品。
欧洲岩画
欧洲岩画分布很广泛,在25个国家有17个规模巨大的集中点。艺术是晚期智人创造出来的,岩画也反映出智人的特定思维方式。晚期智人已开始岩画创作,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延续的时期约有25000年之久。岩画在欧洲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是旧石器时代的狩猎艺术;晚期从中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有文字的历史时期,是由从事复杂经济活动的人群所创造的。
欧洲旧石器时代岩画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里文化期,距今三四万年。有人称之为“形象前的艺术”,是一些形象并不明确的艺术。作品是一些神秘的线刻,所以有的学者并不认为它是艺术,所谓“形象前的艺术”,大约因其为萌芽状态的艺术而言。第二阶段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奥瑞纳文化期,距今约3万年。作品以象征性的形象、动物的外轮廓和男女人物的略图为特点。第三阶段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索鲁特文化时期,距今1.5万至2万年。这一阶段延续至马格德林期(距今约1万至1.5万年),在艺术上达到了顶点。这一时期欧洲洞窟岩画吐萼扬华,形象复杂,色彩绚丽,艺术上达到了极大成功。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为其代表作。
非洲岩画
从18世纪以来,尤其在近几十年中,在非洲大陆各地发现了许多从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新石器时代早期)到公元前后的岩画,有的甚至延续到19世纪。这些画刻在洞穴石壁、山崖和裸露在岩石上的画面,虽经历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之久的日晒雨淋和风化侵蚀,但是大部分岩刻的线条仍很明晰,岩绘的色彩依然鲜艳。岩画的题材很广泛,有各种野生动物的形象、狩猎和放牧的场面,也有部落之间的战斗,人们举行庆典和祈求上苍以及其他生活场面,无论是人或动物形象都很生动,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充沛的生命力。这些作品是世界已知的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
早在18世纪,欧洲的殖民者和一些考察队在南非、莫桑比克、津巴布韦、赞比亚发现了大批古代居民遗留下来的岩画,而后又在马拉维、纳米比亚,以及东非的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西非的尼日尔河流域一带,陆续发现了许多原始人的岩画。较晚发现的是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岩画。本世纪以来,一些国家的考察队,先后在非洲大陆的许多地区又有新的发现。据不完全统计,非洲大陆已发现的各类岩画大约有5万幅。岩画年代之久、地域之广、数量之多,早已引起世界学术界的重视。
亚洲岩画
西亚岩画
西亚岩画广泛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埃及的西奈半岛、以色列的内盖夫沙漠、约旦和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在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也有集中点。到目前为止,存在两个较完整的文化序列:其一在内盖夫和西奈,其二在中央阿拉伯。
在内盖夫和西奈的岩画序列有7个主要的风格时期:早期狩猎者;写实主义的富有充沛生命力的狩猎者;狩猎者和畜牧者;畜牧者—商人;罗马—拜占庭;早期伊斯兰;当今。这个岩画序列包括1万年的时间,一直到现在。
阿拉伯岩画序列与上述的内盖夫和西奈序列很相近,稍有不同。根据莱克曼斯—里并斯—菲尔贝探险队搜集的资料,可以识别出35个以上连续的岩画风格,根据年代可归纳为四个时期:早期狩猎者;狩猎—畜牧;文字时期;伊斯兰时期。早期狩猎者是最早的时期。从岩画看,他们主要依赖大角羊和野牛作为食物的来源,偶尔也表现少数大象和河马。动物以及风格化的神人同形的形象,是这个时期普遍的东西。根据岩画中的更新世型的植物,阿拉伯半岛最早的岩画年代,可推算到距今约1.4万年前。它反映出一种狩猎—采集者的生活方式;狩猎—畜牧时期是阿拉伯历史上最为复杂而多变的时代。反映在岩画上,它的时代自公元前第6至第2千纪,至少持续了4个千纪,直到公元前第2千纪,当骆驼被介绍进来作为家养动物时,这个时期才结束。文字时期是基于贸易和田园风味,岩画都伴有各种塞姆族的文字。柴姆特、里赫尼特和桑贝的铭文,均为这些部落所作,历经公元前第1千纪的大部分时间。岩画描绘狩猎的、畜牧的和仪式的场面,还包括家养的骆驼和山羊的形象。在公元前第1千纪的后半叶,这种风格有进一步的发展,出现阿拉伯纳伯里安和希腊的影响,在公元后第1千年的前半叶,明显的风格化的作品是来自罗马、拜占庭的东西。家养马匹的出现是这个时期明确的标志;伊斯兰时期。伊斯兰的风格始于公元第7至8世纪赫格拉之后,是一种图案化的形象,有着大量的部落符号和阿拉伯铭文。总之,西亚岩画序列有很大的一致性。
中亚岩画
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有丰富的岩画分布,是构成色彩斑斓的中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萨克斯坦岩画:在多为沙漠覆盖的哈萨克斯坦的南部、东部的山区、山前地带和草原上,有规模达数公里的“岩石画廊”。南哈萨克阿克托贝的动物岩画,是在1957年至1959年发现的。1957年在塔姆加里山口(楚河—伊犁河山脉的西南部)也发现了岩画,约有1000幅。1959年在巴尔喀什湖以北特西克塔斯和哈喇汪古尔山区(哈萨克南部)发现的岩画,画的是独特的野牛。这种野牛曾于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栖息于此地区。1983年至1990年,在撒拉阿卡发现20多个岩画点。1982年在哈萨克东南一座不高的荒漠山——“蛇山”,发现了500多幅几千年前的摩崖岩画,画面刻在页岩之上。画面的主题内容是祭神的场面,有一幅画画的是一条巨大的蛇,环绕着整个世界。还有一幅描绘了12名弓箭手同狮身鹰头怪兽搏斗的情景。1981年在哈萨克的准噶尔阿拉套山系的山隘中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突厥时期的几千幅石刻画。这些石刻画包括一些用尖利石器刻出的、生活在最后一次冰期的原始牛和披毛犀的形象。
吉尔吉斯岩画:是古代吉尔吉斯艺术的特征。现以奥希、赛马里塔什两地为例予以说明。奥希地区,1961年札德涅普洛夫斯基曾于距离奥希8公里的艾里马奇套进行初步考察,发现的岩画多属马的素描,认为属于公元第1千纪下半期。赛马里塔什是一个积聚许多世代的、与世隔绝的档案库,拥有岩画达十万个图形之多,构成一幅连续伸展的长画卷,包括各种动物、狩猎场面、家畜、搬运工具、耕犁和人物。
塔吉克斯坦岩画:主要分布于东部帕米尔地区,属于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管辖。帕米尔岩画早在19世纪末就已见记载,主要集中地是波赞兹河沿岸和古诺河沿岸,其他则分散于巴达卡山地区及帕米尔东部。岩画分布,或高居海拔3500米以上,直到夏季雪线;或位于海拔4200米的洞穴内。很多孤立的岩画或位于水边,或位于阶地旁、路边、湖边及打猎地区。岩画主题内容涉及面很广,画面主题简单,基本题材是山羊,有山地山羊,也有山地绵羊——羱羊。
乌兹别克斯坦岩画:主要集中在山区。经过100多年的研究,至今已发现140多处画址,野公牛及其捕猎场面、大型动物、猫科动物、人形、鹿、原山羊、野猪、骆驼、马、狗、武器、各种符号、捕兽器、捕猎原山羊的场面等等。
西伯利亚岩画
西伯利亚岩画是北亚草原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分布广、数量多、延续时间长,还有许多大的岩画宝库,通过对各个岩画密集点的介绍,有助于对西伯利亚地区岩画全貌的了解。
托木河岩画:位于西西伯利亚南部的托木河下游的岩画,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六个岩画点:汤姆斯卡雅,尼科依斯卡亚,诺瓦洛玛诺斯卡雅I、Ⅱ,吐塔斯卡雅,依斯亚什依·卡米。其中,汤姆斯卡雅、诺瓦洛玛诺斯卡雅和吐塔斯卡雅三个岩画地点,是1991年夏汤姆斯卡雅博物馆的考古考察队发现和描摹的。
贝加尔湖岩画:主要有查干扎巴、阿雅湖湾、萨赫尤尔泰山,以及叶尔加苏尔等四个地点。在沿湖地区所有优美的小型岩画群中,查干扎巴湖湾岩画理应占据首要地位。
希什金诺岩画:西伯利亚勒拿河畔希什金诺村附近的岩画可以区分为五个组,每个组都有其固定的风格特征、固有的刻画技术、独特的内容和特殊的题材。第一组旧石器时代作品,是勒拿河谷地最古老的居民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第二组新石器时代作品。第三组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第四组库雷康时代,即公元6—10世纪。第五组 库雷康人之后一直到俄罗斯人到达这里的时代,即公元10—17世纪。希什金诺岩画地区存在着丰富的属于各个时代的考古遗存,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居址,原始人村落遗址和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墓葬、铁器时代的库雷康人村落遗址。这些分属于各个时代考古遗存的存在,为上面的岩画分期提供了可靠佐证。
穆古尔·苏古尔岩画:位于图瓦与蒙古国接壤的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萨彦岭深谷之中。其内容有面具、小圆穴、畜圈以及其他图形,以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面具为主题,共有面具约250个,其他图形似乎是围绕着面具而刻制的。
戈尔诺·阿尔泰岩画:俄国阿尔泰山区以岩画的密集而著称于世。比如阿尔泰卡尔巴克—塔沙的牵牛岩画和驼队岩画都是很精美的。其中山地阿尔泰,即戈尔诺·阿尔泰岩画更有代表性,其分布范围广、题材内容丰富多样,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景。近几年来,俄国科学院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在戈尔诺·阿尔泰西南地区的古科高原开展了5年广泛的考古研究工作。古科高原考察的主要项目之一就是岩画研究。目前已调查了30多处岩画。古科高原最古老的岩画,位于靠近蒙古国边境卡尔贡塔河边(矿区),在一座山峰的水平台地上,刻有大型动物图像:马、公牛、鹿。岩画的技法、风格、构图、保存状况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在岩面上,以轮廓线表现图像。这些岩画与欧亚大陆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画相近,其时代可能早到石器时代,甚至旧石器时代晚期。
(作者系中国岩画学家,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文章来源:《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盖山林著)